簡介
輕輕地拿著一支玻璃棒,靠近一支"暗藏玄機" 的蠟燭,結果,蠟燭便燃燒起來囉!這是一根不需要打火機或火柴棒的神奇蠟燭喔!
|
示範步驟
1. | 將蔗糖用研缽磨碎,增加其表面積以促進反應速率。 |
2. | 取一根蠟燭,將蠟燭沿著燭蕊周圍的石蠟部分挖約 0.5 公分深的凹洞。 |
3. | 固定蠟燭於培養皿中。 |
4. | 以少許蔗糖及少許氯酸鉀填滿蠟燭的凹洞。 |
5. | 用玻璃棒沾濃硫酸,使濃硫酸沿著玻棒滴下一滴至蔗糖與氯酸鉀的混合物中。 |
5. | 硫酸滴入混合物中的一瞬間,蠟燭燃燒了起來!如圖一所示。 註:燭蕊附近黑色的物質為蔗糖被硫酸脫水後的碳。 |
圖一 |
溶液和器材
1. | 蠟燭一根。 |
2. | 培養皿一個。 |
3. | 玻璃棒一支。 |
4. | 濃硫酸 18 M (H2SO4;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) 少許。 |
5. | 氯酸鉀 (KClO3; Potassium Chlorate) 少許。 |
6. | 蔗糖 (C12H22O11) 少許。 |
原理和概念
1. | 濃硫酸在此實驗當作脫水劑,使蔗糖脫水而產生大量的熱 ,其反應式如下: C12H22O11(s) → 12 C(s) + 11 H2O(g) + heat |
2. | 由蔗糖分解所產生的熱足以使 KClO3 分解而產生氧氣 ,其反應式如下: 2 KClO3(s) + heat → 2 KCl(s) + 3 O2(g) |
3. | 由 KClO3 所產生的高濃度 O2,使蔗糖所產生碳燃燒更旺盛,而碳與氧反應產生足夠的熱,使蠟燭的石蠟汽化而點燃燭蕊,因此蠟燭便自己燃燒起來囉!其反應式如下: C(s) + O2(g) → CO2(g) + heat |
教學提示
1. | KClO3 為強氧化劑,所以盡量不要使 KClO3 與它種物質摩擦(例如:蔗糖),以避免發生爆炸的危險。 |
2. | 實驗中所使用的硫酸為濃硫酸而且一滴即足夠。若使用稀釋的硫酸,效果不是很好。 |
3. | 蠟燭由石蠟做成;石蠟(碳氫化合物)燃燒的反應式如下: C25H52(s) + 38 O2(g) → 25 CO2(g) + 26 H2O(g) + heat |
問題和參考答案
1. | 在空氣中即有氧的存在,那為什麼還需要氯酸鉀來產生氧氣呢? |
答: | 因為需有高濃度的氧氣存在,以使反應夠快而能夠點燃蠟燭。 |
2. | 使氯酸鉀分解產生氧氣所需的熱,來自何處? |
答: | 由於蔗糖遇到濃硫酸脫水,並釋放出大量的能量,此能量正是使氯酸鉀分解的熱來源。 |
3. | 蠟燭是如何燃燒的? |
答: | 過程包括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: (1)蠟固體熔化 → 蠟液體 → 蠟蒸氣,此過程為物理變化。(2)之後蠟蒸氣燃燒而產生 CO2(g) 與 H2O(g)及光與熱,此步驟為化學變化。 |
參考資料
1. | Summerlin, Lee R. and Ealy, Jr., James L., Chemical Demonstrations: a Sourcebook for Teachers, 2nd Ed., 1988, Volume 2, pp 107-108, Washington, D.C.,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. |
2. | 林麗霞, 十萬個為什麼(I), 國際少年出版社, 台北市,1991,頁 59-61。 |
3. | 林麗霞,十萬個為什麼(II), 國際少年出版社, 台北市,1991,頁 139-140。 |
4. | 科學的奧秘 , 國際少年出版社, 台北市 ,1991 , 頁47-49。 |
5. | 蘇賢錫,姜宏哲,兒童科學金庫, 台北市, 好兄弟出版社, 1986,頁 408,頁 157-159。 |
適用程度
國民小學 | 國民中學 | ˇ高級中學 | ˇ大學普通化學 |
安全
● 示範這個實驗必須戴安全眼鏡及可丟棄的手套。 |
● 示範這個實驗實行適當的風險評估是老師的責任。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